王元說:“他這一生就是不要命地工作”
,“他吃進去的是草,擠出來的是最優秀、品質最高的奶。”
王元回憶起過去一起工作時的情況,他說:“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陳景潤的地位很低,任助理研究員,每月工資只有78元,住在6平方米的房子里,小的只能安下一張床和桌子”。有一段時間陳景潤還被下放到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洗瓶子,后來還是在華羅庚的干涉下才調回所里。他“文革”中又住進“牛棚”,受到不少迫害?删褪窃谶@樣的條件下,陳景潤仍然還是堅持在做關于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王元問“這樣的同志怎么會是為名利奮斗呢?”
王元認為陳景潤是一個德才兼備的數學家、一個樂于奉獻的數學家!霸跇O左路線時代,陳景潤受到不少迫害,被帶上‘為名利思想而奮斗的帽子’,這是對他的誣蔑和歪曲!
王元院士:陳景潤是如何做數學的
數論學家王元院士與陳景潤院士共事40年。
“今天,陳景潤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第一條就是他對數學的熱愛和追求、一心一意做數學的精神,如果不熱愛數學而又要做數學,對國家和個人來講都不好;第二條是他不愛名利,我與他同事幾十年,在十多年的時間里,我的級別都比他高一個檔次,我是副研究員,他是助理研究員,應該說,他做得并不比我差,他也絕對不會認為他的深度不如我,但他對這件事完全不在意。1977年,他由助理研究員直接升為研究員,半年后我也升為研究員,我也不在乎,大家相安無事,如果大家都為這種事吵架的話,工作就別干了,F在學術界浮躁得很厲害,背后恐怕就是名利思想在作怪!
王元與陳景潤相識于1956年秋。王元1952年畢業于浙江大學,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跟隨華羅庚教授學習數論。陳景潤1953年畢業于廈門大學,1956年,他的一篇題為《關于塔內(G.Tarry)問題》的論文受到華羅庚欣賞,應邀到北京參加當年8月召開的全國數學論文報告會。
“當時的印象是他有些書呆子氣,見到華先生他可能太緊張了,不知道該說什么好,就不停地點頭說‘華先生好,華先生好’,結果華先生就說,你跟王元談談。我們就這樣認識了!蓖踉f。
在華羅庚的賞識和推薦下,陳景潤1957年從廈門大學調到了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王元說:“陳景潤到數學所后很努力,但最初研究的不是哥德巴赫猜想,哥德巴赫猜想是我的領域,他做的是球內整點問題、華林問題等,他在這些領域都做出了很好的工作,發表了論文。應該說,到數學所后幾年里,他是一個很好的解析數論學家。”
根據吳文俊的回憶和王元在一些文章和著作中的講述,解決哥德巴赫猜想的意向最初由華羅庚提出,華羅庚曾說:“哥德巴赫猜想真是美極了,現在還沒有一個方法可以解決它!
在華老的工作基礎上,1955年和1957年王元先后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3+4”、“2+3”;
1962年,山東大學的潘承洞與蘇聯數學家巴爾巴恩分別獨立證明了“1+5”;1963年,王元與潘承
洞等合作證明了“1+4”。
華羅庚曾對王元與潘承洞的突破感到由衷的喜悅,但他說過:“最使我感動的是‘1+2’!
作為科學家,他代表一種精神。除了他卓越的貢獻外,陳景潤最讓人懷念與感動的是他的精神。崔俊芝說:“他是張勁夫老院長所說的‘安鉆迷’的典型!
陳景潤的工作不僅代表中國數學界的高峰成就,也代表了一種優良的傳統。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文革”后,當他的事跡發表出來,幾代人受到這種精神的感召,立志向數學、向科學的高峰進軍。楊樂說:“這樣的例子,我自己就能輕松地數出20個左右,他們都是改革后涌現出的科學家,在學術上有重要的貢獻。他們見到我時曾說,是陳景潤的事跡和精神影響他們走上了科學的道路。”
馬志明說:“陳景潤對我們這一代人的影響非常之大,我們當時對他的崇拜比現在的追星族還深刻!
楊樂希望年輕科學家學習陳景潤持之以恒的工作精神,“長期堅持必定會在某個方面有所成就。紀念陳景潤先生的意義就在于,我們要很好地發揚這種精神,最終使得我們成為國際上的數學強國”。
楊樂說,“我覺得陳景潤的成功并不在于他有特別的天賦或他比別人更加聰明,而在于他長期的勤奮與努力、堅持和刻苦。今天,在陳景潤逝世10周年之際,我們紀念他、學習他,不僅因為他對中國數學所作的貢獻,還因為他長期堅持奮斗、克服困難的精神。在今天的新形勢下,要發揚這種精神。”
一位法國著名的哲學家說過,費馬大定理是人類思維的極限,是人類的思維能力不能解決的。但是懷爾斯把它解決了。然而,哥德巴赫猜想卻仍然沒有解決。陸啟鏗說:“我個人認為,似乎哥德巴赫猜想比費馬大定理更加艱難。陳景潤的工作距哥德巴赫猜想的最終解決只有一步之遙,然而,這一步比登天還難。自那時起,哥德巴赫猜想仍然停留在陳景潤的地方!
在“1+2”發表40周年、陳景潤逝世10周年之際,中國科學院院士陸啟鏗作出了這樣的評價:“陳景潤的工作無疑是出色的,比我們這一代的數學家都好得多。他的‘1+2’工作至今是一個世界紀錄,保持了幾十年,沒有被打破。那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