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華羅庚的大部分書是跟數論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的。特別他有一個《解析數論》未發(fā)表的部分手稿,其中賽爾貝格的方法和素數定理初等證明的最新成果等。當時能夠讀到這些東西,在全世界來說都是相當早的。
按照華羅庚計劃與安排,哥德巴赫猜想討論班分為四個單元來進行:
1、史尼爾曼密率,曼恩定理與賽爾貝格方法。
2、布倫篩法、布赫夕踏布方法。
3、林尼克大篩法,瑞尼定理。
4、素變數的三角和的估計方法、西革爾定理、維諾格拉朵三素數定理。
華羅庚計劃在討論班進行完了之后,將這四個方面的材料寫成綜合性論文,在數學所的數學進展上發(fā)表。那時在世界上的數論著作中,還只有包含了這四個方面成就的某些著作,所以這確實是一個頗吸引人的計劃。
討論班是由一個人主講,華羅庚等則不停地提問題,務必使得每一個點都完全弄清楚為止。華羅庚這種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搞法,常常使主講人講不下去,長時間在講臺上思考,這叫做“掛黑板”。有些報告材料往往在討論班上就得到了簡化,所以討論班進行得很慢,但參加者得益很大。這是培養(yǎng)人才的好形式。既可以集思廣益,又可以活躍學術空氣。當時,他經常參加討論班,經常不斷地提出問題和疑點,把大家的思想推向一個更為積極、活躍的境界。 哥德巴赫猜想討論班的計劃并沒有完成,只進行了一、二、四單元,就因“反右斗爭”的到來而中斷了。
華羅庚選擇“哥德巴赫猜想”作為數論組討論班的主題是很有眼光的。十幾年后,華羅庚回憶他的這個決定時仍然流露出滿意的神情。他說:“我不是要你們在這個問題上作出成果來,我的著眼點是哥德巴赫猜想跟解析數論中所有的重要方法都有聯系。以哥德巴赫猜想為主題來學習,將可以學到解析數論中所有的重要的方法。”,他說“ 哥德巴赫猜想真是美極了,現在還沒有一個方法可以解決它。”他還指出:“你們弄懂了解析數論,再學一點代數數論,就可以將解析數論的結果推廣到代數數域上去。關于代數數論,除了《數論導引》的第十六章外,再學兩條定理,狄里赫雷定理與戴德金定理就可以邊學習邊工作了。”
華羅庚教授組織研究“哥德巴赫猜想”這個難題,是非常具有長遠的戰(zhàn)略眼光的,它也帶動解析數論的研究,不僅推動了數學的發(fā)展,同時在國內也培養(yǎng)中國的數論研究人才。之后這個討論班的三個成員都在數論研究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與《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的進展。
從1954年開始,閔嗣鶴在北大開設了“數論專門化”,共有四個學生。他開這門數論課,指導他們做畢業(yè)論文,引導他們從事解析數論的研究。閔嗣鶴鼓勵他的學生多與數學所的數論組的人交流,多向華羅庚學習。數學所數論組的年青人也常向閔嗣鶴老師請教,彼此間的關系很密切。北大數論專門化的學生潘成洞、尹文霖與邵品琮也來數學所參加過哥德巴赫猜想討論班。
1957年,華羅庚的《數論導引》出版,書中包括了不少未發(fā)表的結果及關于三角和、丟番圖方程、模變換及華林與他利問題的基本材料。
后來華羅庚發(fā)現了陳景潤,并將其調入數學所。陳景潤經過多年的努力,最后終于證明了1+2,取得了世界上關于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最好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