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鄧小平同志握手啦”
1978年春天,耐人品味而又令人蕩氣回腸。我們不得不由衷地敬佩鄧小平這位偉大政治家的戰略目光,他復出之后,一是旗幟鮮明地支持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大討論,“莫道浮云能蔽日,我喚東風掃長天”,向禁錮全黨全國人民思想的“兩個凡是”發出強有力的挑戰,為解放思想掃清了道路;二是親自領導了科學教育文化的撥亂反正,呼喚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又一個群星燦爛的“科學的春天”。
3月18日,全國科學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陳景潤應邀出席了大會。盛況空前。劫后余生的中國科學界的群英,重新匯聚一起,他們中的不少人還來不及撫平心靈和肉體的創傷,便匆匆消融在春光萬頃的百花園中了。
陳景潤第一次看到了鄧小平,他興奮得像個孩子,目不轉睛地注視著主席臺上那熟悉的面孔,聚精會神地聆聽鄧小平在開幕式上的激動人心的講話。陣陣掌聲如浪濤,直落心田深處。陳景潤一直在尋思:鄧小平的話,幾乎把他多年來心里想說的全講出來了。入情入理,入耳入心。北京余寒未盡,人們期盼已久的科學的春天,真的來了。
長期以來,陳景潤久居陋室,他深深地鐘愛著數學,鐘愛著自然科學中被譽為皇后的精靈,為此,不知遭受了多少的磨難和屈辱。當聽到鄧小平在報告中說到:“大量的歷史事實已經說明:理論研究一旦獲得重大突破,遲早會給生產和技術帶來極其巨大的進步。”他高興得拼命鼓掌。那張平日總是蒼白的臉,漾著緋紅。他研究的經典數論中包括哥德巴赫猜想等一系列理論難題,得到鄧小平的高度肯定,還有什么能比自己的勞動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充分肯定更為高興的事呢?
陳景潤當然無法更深入地了解此時鄧小平對中國前途和命運的深沉思索。、
1976年10月,黨中央一舉粉碎了“四人幫”,全黨全國人民揚眉吐氣,歡欣鼓舞。陳景潤也跟著高興了好幾天。但不久人們就發現,現實并非如想象的那樣順暢,“兩個凡是”的原則造成了兩年徘徊的被動局面。 鄧小平在論述了“四個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的問題之后,話鋒一轉,親切地詢問:“怎么看待科學研究這種腦力勞動?科學技術正在成為越來越重要的生產力,那么,從事科學技術工作的人是不是勞動者呢?” 陳景潤捕捉著回蕩在會場上那帶著濃重四川口音的每一句話語,拾取陽光、雨露。“他們的絕大多數已經是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自己的知識分子,因此也可以說,已經是工人階級自己的一部分。他們與體力勞動者的區別,只是社會分工的不同。” 鄧小平同志這段對中國知識分子的科學的評價,激起了幾千名與會代表的強烈共鳴。陳景潤看到所有的人們都在歡呼雀躍,熱烈地鼓掌,臉上洋溢著發自內心的笑容。陳景潤在想,我也是工人階級的一分子嗎?多年來,他一直回避著這個問題。在他的印記中,政治仿佛就是整人,他處處躲避,但就如故鄉的一句俗話:“躲過了初一,躲不過十五。”被整了多少次,他已經記不清了。現在鄧小平同志莊嚴宣布: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長期無端強加在頭上的“緊箍咒”被解除了。
陳景潤覺得鄧小平同志有一段話,仿佛是專門為他和類似命運的知識分子洗刷恥辱的:“四人幫”胡說“知識越多越反動”,鼓吹“寧要沒有文化的勞動者”,把既無知又反動的交白卷的小丑捧為“紅專”典型,把孜孜不倦,刻苦鉆研,為祖國的科學技術作出貢獻的好同志誣蔑為“白專”典型,這種是非關系、敵我關系顛倒,一度在人們的思想上造成很大的混亂。
什么是白專?什么是又紅又專?這是被“四人幫”攪成一團亂麻的問題。陳景潤一直被無端地誣蔑為“白專典型”,有一段時間,甚至被剝奪了從事業務的權利。在最困難的時候,是毛主席、周總理和鄧小平等黨和國家的領導人支持了他。今天,這個纏繞在人們心頭的結,終于被鄧小平解開了:“一個人,如果愛我們社會主義祖國,自覺自愿地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工農兵服務,應該說這就表示他初步確立了無產階級世界觀,按政治標準來說,就不能說他是白,而應該說是紅了。”
鄧小平話音一落,一片排山倒海似的掌聲,頃刻回蕩在科學春天的歡聲笑語中。
此時此刻一直被當作“白專”典型的陳景潤的心情,更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鄧小平的話說到他的心坎里去了,他如釋重負,扣在他頭頂上的“白專”的帽子終于被鄧小平親自給摘掉了,壓在他心頭一塊沉重石頭一起被搬掉了。從此他可以不必再藏著、掖著地搞研究,可以堂堂正正地做科研了。此時身在“白專”漩渦中心的人物陳景潤對于鄧小平的話有比常人更深刻的感受。
科技工作者從來都沒有像今天這樣暢快淋漓,從來都沒有像今天這樣心情舒暢。鄧小平以勢如破竹高屋建瓴的氣魄,將凝聚在千千萬萬知識分子心頭的烏云,掃蕩殆盡,拭目四望,碧空如洗,萬木爭榮。正如郭沫若在全國科學大會上以《科學的春天》為題的書面發言中所描繪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科學的春天已經大踏步地走來了,讓我們張開手臂,去擁抱它吧!陳景潤雖然沒有郭沫若那樣的詩情敏捷,但他的感受,同樣是如此昂揚、振奮。
面對著數千名意氣風發的科學工作者,侃侃而談的鄧小平也情不自禁地為之激動了。中國是有希望的。他誠懇地囑咐在科研部門做黨的工作的領導同志,要把科學研究工作搞上去,還必須做好后勤保證工作,為科學技術人員創造必要的工作條件,并把它列為黨委的工作內容。說到這里,這位世紀偉人提高了嗓門,真誠地說:“我愿意當大家的后勤部長!”一個黨的領袖,甘當科技人員的后勤部長,這種襟懷品格,令在場所有的人感動,陳景潤的眼睛濕潤了,他是很少流淚的,這一回,他流淚了。
鄧小平同志的報告結束之后,他接見了一批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陳景潤幸運地被列在其中。
一代偉人向他走來,微笑著,向陳景潤伸出了那雙扭轉乾坤的手,千山肅立,萬壑屏聲。整個世界都注視這個極為難得的歷史鏡頭。
陳景潤立即跨上一步,用雙手緊緊地握住了鄧小平的手。溫暖、有力,千言萬語,盡在這無聲一握之中。
陳景潤孩子似地笑著,鄧小平親切地囑咐他,要注意身體健康。并且告訴身邊的工作人員,要盡量給陳景潤創造更好的工作條件。語重心長,情真意切。這是科學大會上最動人的一幕。應當感謝攝影師
,把這一瞬化為了歷史的永恒。
“我和鄧小平同志握手啦!”陳景潤當天就把喜訊告訴了數學所的所有同事。這是陳景潤最為幸福、激動的一天。
時間過去了30年,重溫鄧小平同志的這個講話,依然感到十分親切,它是一篇氣勢磅礴的解放知識分子的宣言,是一面引領人們崇尚科學,開拓創新的旗幟。科學技術,這一關系到我們民族命運和國家興衰的課題,從來沒有被如此完整、系統的闡述,也從來沒有引起如此高度的重視,它被排在了國家建設發展大計的首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