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老的貢獻與故事很多,從數學所保存的有關華羅庚教授的珍貴的資料中,我精心選擇了一些,例如首頁上選的就是一張華教授在扇面上推演數學問題的照片,與他一起工作過的人說,這的確是華老平時研究工作特點的真實寫照,他進行數學的研究與思考不僅僅是在辦公室,而是隨時隨地都可能。
過去由于宣傳得不夠,盡管我到數學所工作很多年,但是對華老在數學上的重要的學術成就和貢獻,他的治學思想以及個性特點知道的并不多。直到王元先生為他編寫的傳記《華羅庚》出版之后,我才比較全面地了解了華羅庚教授。
華羅庚走上數學研究的道路
不是一帆風順的,他一生經過了許多的坎坷。他因貧窮失學,又由于生病致殘,而他并沒有沉淪,向命運低頭,而是發出了這樣的誓言:“我要用健全的頭腦,代替不健全的雙腿!”
他堅持自學高中和大學的數學知識,并寫出了《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的論文,數學界的伯樂熊慶來正是通過這篇文章發現了華羅庚這個數學人才。
進入清華大學是華羅庚人生一個重要的轉折,從一個店員、圖書管理員到助教,走上了數學研究的道路。到劍橋進修使他完成了數學人生的又一次飛躍。他在數學上的成就和貢獻是涉及數學的多個領域與學科;他的成功來源于他的刻苦努力,辛勤耕耘和對數學的透徹理解;他治學嚴謹,研究方法更是有獨到之處;從50年代末開始
,他就義無返顧、全身心地投入了將數學研究的成果直接應用于國民經濟建設的事業之中。......
自學成才的他在人生經歷上;在機遇的把握上;在學習研究數學時那種刻苦努力與執著的精神;還有他對數學問題特有的直覺感悟,他在整個數學研究領域中知識的寬度與深度,他的卓越的數學才能及眾多的貢獻。
華羅庚在五十年代開始就提出,數學的研究要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的思想,并身體力行地把數學的方法應用于解決各個領域的實際問題,表現了一位數學家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等等所有這些都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點,富有傳奇色彩,的確是與眾不同。
為了讓公眾通過這個專欄對華羅庚教授有更全面的了解,此次改版我們增加了《華羅庚論學習》、《華羅庚與他的學生》、《華羅庚領導的中國數論學派》、《華羅庚推廣優選法20年》、《友人的回憶學者的評價》
、《悼念華羅庚》等多個專題。明年是華羅庚教授誕辰100周年,將要舉行紀念華羅庚100周年國際數學會議。我們希望能夠在內容更加豐富的內容。
在此我也想通過網絡征集到更多有關華羅庚教授的珍貴資料,我希望他的朋友和曾與他一起工作過同事與學生,能夠向我提供這方面信息。今年我想一定會有很多數學家來參加。
身在網絡,我有責任通過網絡宣傳我們中國著名的數學家,特別是老一輩的數學家,過去他們一直都是踏踏實實,兢兢業業地在做研究工作,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這些都是我們研究院寶貴的精神財富,優良的傳統,我要把我所看到和知道的告訴大家,希望這些優良傳統能夠發揚光大。
另一方面,十分可喜的是近年來我們研究院涌現了一批有遠大理想和抱負的,有實力和有潛力的青年數學家,他們也都做出了很好的工作。他們是中國數學研究事業繼續興旺發展的希望,這也是我們宣傳的一個重點,我們將時刻關注著他們。
知識的創新源于深厚的知識基礎和勇于開拓的精神。研究上的突破性進展是要經過艱苦的努力,辛勤的耕耘才會取得。對此華老是有親身體驗的:“埋頭苦干是第一,熟練生出百巧來。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我希望以此與大家共勉。 你有什麼批評建議,請與我聯系
yfjin@math.ac.cn 金雅芬。
附注:在為華老設計主頁的過程中,我得到多方面的支持。文書王從英同志提供了她所收集的華老的照片。華勇收集并錄入了華老的文章目錄。方威武同志介紹了他與華老一起工作時的情況,北工大的高京京,孔祥榮,曹國駿,金朝華同學編寫與錄入了部分內容。
在此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