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度酒不是多摻點水就行,這是一個對酒質的全新要求,尤其對于五糧液這樣的名優白酒來說,要求就更為嚴格。但劉沛龍不甘放棄,不分白晝地鉆進了自己擺的酒陣。
直到1978年,華羅庚先生率領一個小分隊來川推廣優選法和統籌法,劉沛龍有幸參加了小分隊在宜賓的活動,并聽了多次講學。當時的五糧液酒廠也十分重視這項工作,成立了雙選辦公室。劉沛龍如魚得水,立即學以致用,以優選法來指導實驗。
所謂優選法選法,是華羅庚運用黃金分割法發明的一種可以盡可能減少做試驗次數、盡快地找到最優方案的方法。比如要試制一種新型材料,需要加入某種原料增強其強度,這就有加入多少的問題,加多了不行,加少了也不行,只有完全合適才可以。比如我們估出每噸加入量在1克至1000克之間,這樣我們就可以借用黃金分割規律來簡化試驗次數,而不必從1克到1000克做1000次實驗,我們用一個有刻度的紙條來表示1至1000克。在紙條上找到618(1000*0.618)克的地點畫一條豎線,做一次試驗,然后把紙條對折起來,找到618的對稱點382(618*0.618),再做一次試驗,如果382克為最好,則把618以外的紙條裁掉。然后再對折,找到382的對稱點236(382*0.618)做試驗,這樣循環往復,就可以找到最佳的數值。
劉沛龍利用優選法,終于解開了酒陣之謎。在一個星期的時間里,用優選法選出了38度和35度這兩個最佳度數,然后將兩種酒放進冰箱,靜觀其變。
成功了!他原來擔心的致濁程度和析出物狀態已達到預期效果。經過過濾處理后,手中的酒晶瑩、碧透,像高度酒那么無色透明,口感很好,五糧液固有的風格特點并沒有走樣。盡管成功只用了六天功夫,但曾經摸爬滾打的六年卻為他奠定了通向成功的基石。
喜慶之余,劉沛龍裝了兩瓶38度和35度低度酒,送給華羅庚先生,并在酒瓶上用題了兩句表示感謝的話:“六年未成功,雙法出成果。”
華羅庚先生聞知此事也非常高興,欣然題詩回贈: “名酒五糧液,優選味更醇;
省糧五百擔,產量增五成。
豪飲李太白,雅酌陶淵明;
深恨生太早,只能享老春。”
后來劉沛龍又將38度改成39度,口感更醇凈甘爽,在國際市場引起了不小震動,訂貨量猛增了3倍。國外對酒的稅收額是隨酒度數增減來收的,度數高稅收就越高,度數低稅收也更低。因此這一項出口就為國家節約了大額酒稅,創造了豐厚的經濟效益。
五糧液回歸經典的老酒,重新啟用上個世紀80年代的造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可以看作對華羅庚先生的一種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