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華羅庚在《寫在數學競賽之前》文章中指出:“大家知道,數學是一門研究數和形及其變化的學問,F代各門科學和技術及國民經濟的各個方面,幾乎到處都用得著數學。因此鼓勵青年人學好數學,參加數學競賽,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同學們掌握好數學這個工具,為學習其他各門科學和技術打下堅實的基礎。當然,我們也同樣鼓勵同學們學好其他功課,做到德、智、體全面發展,成為三好學生!
在1962年6月16日的《中國青年報》上,華羅庚寫了一篇題為《取法務上,僅得乎中》的文章,勉勵青少年應該早努力,學好本領。他以蘇東坡的爸爸蘇老泉27歲發憤讀書,成為一位大文學家的故事,勉勵青年刻苦學習,不要怕晚嫌遲。他寫了這樣的詩:
“發憤早為好,
茍晚休嫌遲,
最忌不努力,
一生都無知!
1962年5月當華羅庚知道北京市數學競賽取得好成績時,他非常高興,連夜寫文章《喜見幼苗茁壯》,“寄語競賽的優勝者,切不要有絲毫的自滿驕傲情緒——驕傲生怠惰,怠惰變落后。與此相反——不足生勤奮,勤奮出成績。起步快的不一定達到目的地早,堅持才是勝利。因此競賽成績一般的也不必自餒、泄氣,不斷地努力,我們可以不斷地超過一個高度,又超過一個高度”。
華老在北京市1963年中學生數學競賽發獎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數學競賽的目的,如果狹義理解為僅僅提倡數學,或尋求少數天才,那是不夠全面的看法。而我們進行數學競賽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數學而數學,其著眼點還是因為它是一切科學的得力助手,因而提高數學,也為學好其他科學打好基礎!边指出:“學習數學最重要的是“基本功”和“靈活運用”兩方面。我們出題的著眼點也就在于此!瓕嵲趤碇v,在中學階段對于“靈活運用”、“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只不過是一個開始,但必須開始,早開始比晚開始好。考得好的,可以看作是一個好的起點;考得不好的,可以提醒大家一下:獨立思考的能力應當快快地開始培養了。
華羅庚還寓意深長地對參賽的選手說:“實際上誰都在參加著為建設社會主義的勞動大競賽。而主要的是大家應當畢生參加的“勤奮的競賽”“堅毅的競賽”。今天的成績是以往的勤奮的表現,而一生的成績還依靠了畢生的勤奮。堅持就是勝利,毅力對最后成功有決定意義!
因為反右傾和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政治運動,數學競賽活動曾一度中斷,直至1978年,祖國大地迎來了科學的春天,才得以全面恢復。華羅庚又親自主持了全國8省市的數學競賽的命題工作,使我國的數學競賽進入了新的階段。他一生都在培育年輕一代茁壯成長,十分注意發現和選拔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