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多日之后,華羅庚教授才告訴我:“遇到了劉達同志,把你們夫婦的名字和工作單位寫給了他。”
原來是恩師向清華大學的劉達校長舉薦了我們。
毋庸贅言,華羅庚教授是位國際著名的天才數學家,他的傳奇故事在國內幾乎家喻戶曉,在國際上他也享有盛譽。 在美國,我曾親眼看到美國的數學家對他的尊崇:撒貝爾教授,美國一位著名的統計學家,買到了整套華先生經德國斯普林格-沃萊格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數學專著,抱到華先生面前,請求簽字。先生用中文題字,我臨時充任翻譯。
我想在這篇短文里,記述恩師在“文革”中鮮為人知的幾件事,那是些永遠縈繞在我心間的故事。 “數論”有大用!
先生曾給我講了一個故事。 在抗日戰爭時期,華先生一次出國考察前曾在廬山集訓。當時國民黨政府的兵工署署長俞大維特地上山,看望先生,并請先生幫忙破譯日軍密碼。俞大維說:已經研究了好幾個月了,仍然一籌莫展。華先生答應“試試看”。俞大維很高興地說:“馬上讓人把他們近來的工作送來,以供先生參考。”
先生說:“不必了,但需要給我幾份你們近日截獲的密碼原文。”
智力非凡的先生,僅一夜之間就把日軍的密碼破解了。他對我說:“我就是用上了‘數論’中的‘繆比烏斯函數’!”
日軍那時使用的密碼技術,是把原來的文件,俗稱“明文”,用數學方法變換一下,謂之“加密”。加密后的文件,俗稱“密文”。“密文”傳輸出去,即使被截獲,別人也如同霧里看花,難解其意。
看過截獲的日軍密文,先生以他那過人的智慧、對“數論”的精通、對數字的敏感和對密碼原理的洞察力,極快地發現了日軍密碼的秘密:從明文變換到密文的加密過程,日軍使用的原來是“繆比烏斯函數”!那么,采用“繆比烏斯函數”的反函數,密文立即被還原成明文,日軍密碼被先生成功破譯。
先生神采飛揚地講完他的故事,再次叮囑我:“‘數論’有大用!”我卻慌忙“忠告”先生:“您可千萬別再給人講這件事了,那又會被人‘抓辮子’的!”
我講這些話給先生,就像一個飽經事故的老頭子。先生似乎覺得有些意外,望著我苦笑了一下,輕輕地說:“謝謝你提醒我,多個心眼好。”
其實,我是在挨整之后心有余悸,才長了心眼兒,更擔心先生再被陷害,才故作胸有城府狀。如今想起,實在好笑。 蔡孟堅講的故事
華教授了不起!
1990年,我的朋友陳樹柏教授,計劃在美國硅谷創辦一所以培養高科技人才為目標的新型大學。為此,他走訪美國的政治、經濟、學術、企業各界人士,尋求支持,謔稱“化緣”。一天,他拉我一同去拜訪蔡孟堅將軍。此人在海峽兩岸、國共兩黨內都非常“有名”,因為他經手主辦過“可能改寫中國現代歷史”的事件。 蔡孟堅何許人?國民黨原有兩個情報系統,一個是“軍事調查統計局”,簡稱“軍統”,由戴笠負責;另外一個系統叫做“中央調查統計局”,簡稱“中統”,由陳立夫負責。蔡孟堅是“中統”干將,少將銜,據說是國民黨里最年輕的將軍,深受蔣介石器重。1930年,他24歲,被派到武漢,是“中統”駐武漢的特派員。不久之后,蔡孟堅抓捕了當時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特科負責人顧順章,而顧隨即叛變,并且供出了包括周恩來在內的許多中共高級領導人的住址等重要情報。幸虧打入“中統”高層的中共黨員錢壯飛截獲了相關電報,立即趕赴上海,報告了顧順章叛變的消息。當“中統”特務們趕去搜捕時,周恩來剛剛在10分鐘之前及時轉移了。周恩來比蔡孟堅謀高一籌。
將軍十分健談,他問我:知道不知道大陸有個了不起的數學家華羅庚?我告訴他:不僅知道,還很密切,他是我的恩師!接下來蔡將軍的話可要令我“大”吃一驚了:
“我們是50年的朋友了!當年我親見華教授破了日本人的密碼, 1980年我們還見過面。”我的興頭上來了:“愿聞其詳。” 蔡將軍于是娓娓道來。
1943年,國民黨政府聽說美國有了原子彈,打算組團到美國考察。正式組團之前,政府邀請部分科學家如華羅庚教授等,和情治系統的特工如蔡孟堅將軍等,到廬山“集訓”,研究判斷中國制造原子彈的可能性。華、蔡二位先生于是成為“室友”。
兵工署署長俞大維是留美數學博士,在數理邏輯方面頗有造詣,他很欽佩華羅庚教授的才學。聽說華先生在山上,特地趕到住地拜訪。談話之間說到日軍密碼的困擾,懇請華先生助一臂之力,破解日軍軍事密碼。先生應允下來,深知事關重大,十萬火急。他連夜觀察、反復比對,仔細尋覓密碼中數字的規律,徹夜未眠。蔡將軍說:次日清晨,華教授如廁,出來后手中拿著數張手紙,上面寫滿了字,交給蔡孟堅說:
“問題已經解決,但我沒有時間重新抄寫了。就請將軍立即轉交俞署長。”
蔡將軍說:俞大維知道以后,火速派人把蔡孟堅接走,急不可待地閱讀華教授的手稿,然后拍案叫絕,欣喜若狂,馬上傳令部下:火速按照華羅庚教授指教的辦法解碼!大獲成功,所截獲、破譯的日軍密碼都是極其緊要的軍事情報,例如日軍飛機轟炸昆明的計劃等等。蔡將軍對華先生欽佩得五體投地:“華教授了不起,立了大功!蔣介石要親自見他,還送他照片,我陪著他去的廬山牯嶺。” 破譯日軍密碼,一個故事,兩人講述,內容吻合,互見互補。 華教授是蔡將軍終生難忘的尊敬的朋友。無巧不成書,1980年,大陸改革開放,華先生首次率團出訪美國,就在一家飯店的大廳,兩人不期而遇,并且剎那間都認出了對方。那次重逢的5年之后,華先生仙逝東瀛。
“古來萬事東流水”,蔡將軍歷盡滄桑,目睹興亡,似已看破紅塵。對于先生的逝世他感慨說:“人間使命,圓滿完成,駕返瑤池,何必留戀。我和華教授有緣分,還會再見面。” 臨別,他送了我一套書,是他的回憶錄,書名《蔡孟堅傳真集》。“千古是非心,一夕漁樵話”,他以平和的語氣,樸素的詞句,敘述了一個個他親身經歷的牽動中國現代歷史的事件,其中就有這段故事,只是沒有他向我口述來得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