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印刷博物館 > 源遠流長的印刷術 > 活字印刷開創新時代 > 木做活字版的發明與發展 |
|
是誰發明了木做活字版
|
![]() |
《毛詩》中“自”字 |
繼畢升膠泥活字版后,印刷技術上的又一重大改進是木活字版的應用。
關于木活字版的最早使用年代,過去曾有過各種不同時說法。有人認為在宋代就有木要活字本,而且提出了幾種版本加以證明。其中常被人們提到的是被稱為宋本活字本的《毛詩》。由于該書的《唐風·山有樞》篇內的一版中“自”字橫排著,完全可以證明是活字版,但無法證明為宋活字本。
就目前的的情況來看,現存最早的木活字版印刷品為1993年在寧夏賀蘭縣拜寺方溝方塔內的西夏文佛經印本,約為12世紀下半葉之物。如西夏文木活字印本《吉祥遍至口合本續》和《大方文佛華嚴經》等。
到目前為止,最可靠的歷史文獻證明,木活字版為元代科學家王禎所首創王禎是元代木活字印書很有成就的人。王禎,字伯善,山東東平人。元初,曾于安徽旌德和江西永豐任職。他非常注重發展農業生產,提倡種植桑、棉,親自參加工具改革的實踐。并在前人經驗基礎之上,撰寫了農學名著《農書》。因為字數較多,遂命工匠按他所創意,制作木活字三萬多個,準備用活字排印。首先于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用這份活字印刷了他所編纂的《旌德縣志》。不到一個月,就印制了一百部。遺憾的是,這部古代有明確記載的木活字印本,早已失傳了。《農書》是否用木活字排印,既不見記載,也沒見傳本。王禎把這次制作活字、排版、印刷的方式方法,寫了詳細的總結,題為“造活字印書法”,于《農書》雕版印本的后面公布了。是一份古代印刷史上的珍貴文獻。
王禎除了發明木活字外,還設計了轉輪排字盤和按韻分類存字法,使活字排版的技術與工藝又大大向前推進了一步。
今天所知,王禎雖不是木活字版的發明者,但他設計的轉輪排字盤,活字的按韻排列,活字的最少數量以及木活字制造方法等對木活字排版技術的發展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元代的木活字印刷技術,還流傳到少數民族地區。法國人伯希和曾在敦煌發現并盜走元代的維吾爾文木活字幾百個,F在存在北京歷史博物館的只有五個維文木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