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印刷博物館 > 源遠流長的印刷術 > 印刷術的發展和傳播 > 古代印刷的興盛時期--宋代 > 宋代的政府創辦的印刷 |
|
國子監刻書繼五代之后,宋朝政府刻書仍由國子監負責承擔,國子監既是最高學府、國家的教育管理機構,又是中央政府刻書的主要單位。其所刻書,世稱“監本”。 宋代統治者主張興文教,析武事,抑制豪門,強化集權。籠絡重用知識分子、培養人才,注重以文為貴,繼續宣傳孔子為人倫之表,孔學為帝道之綱,儒學地位進一步獲得提高。 首先,儒家經典,在太宗端拱元年(988年)即令孔維、李覽等校正(唐)孔穎達《五經正義》,由國子監鏤版印行。 第二,史部書的刻。鹤蕴诖净迥(994年)到真宗咸平二年(999年),校刻了《史記》、《漢書》、《后漢書》,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至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獭度龂尽、《晉書》之后,繼續校印《南史》、《北史》、《隋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新唐書》、《新五代史》。從宋初到北宋末年,正史也全部由國子監鏤版印刷了。 第三,醫學方面:國子監先后?塘恕短绞セ莘健贰ⅰ饵S帝內經素問》、《難經》、《千金翼方》、《黃帝針經》、《金匱要略》、《補注本草》等古代以來的重要醫學成果。
第四,其它各類著作:太宗雍熙三年(986年)中書門下敕令國子監雕印了《說文解字》,仁宗慶歷三年(1043年),又雕版《群經音辨》。此外,諸子百家書有《荀子》、《文中子》、《孫子》、《衛僚子》、《六韜》等也刻版印刷。 從960年建國到1005年間,由于大量刻印儒家經典著作,闡發經學思想及經書之音注、疏、正義等著述,經過四十年,經書版片已經增加了二十多倍。一方面反映了宋代統治階級對儒學思想的重視,同時也說明,只有采用印刷,才能收到如此驚人的效果!這不僅利于封建社會教育的普及,同時對儒家學說的研究與傳播,也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金兵入侵,宋朝政府南遷,刻書事業受到挫折,國子監所刻書籍版片,被掠劫一空,損失巨大。然而統治階級崇尚儒術的宗旨,毫不動搖。稍事安定,國家立即恢復原有的教育措施。 遺憾的是,宋代國子監刻書絕大部分已經失傳,沒有留存下來。只有極少的部分書籍流傳至今,保存在北京圖書館等重要的國家藏書單位,十分珍貴了。 國子監刻書,對中國采用雕版印刷、刻印書籍的發展,做出很大貢獻,為以后刻書事業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基礎,影響深遠,在古代印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