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書籍的裝訂
早期的書籍的裝幀形式,經過了長期的發展,最早的時后,一般的印刷品多是單頁使用,所以常稱為“印紙”。
初期的雕版印刷品的裝幀形式主要是卷軸裝,這是從寫本時代就開始使用的一種裝幀形式,直至唐代,書籍的裝幀才出現了經折裝和旋風裝兩種形式。
 |
卷軸裝幀形式圖 |
卷軸裝幀
卷軸裝就是將單張的印頁裱帖在一起,再配以軸芯而成的一種裝幀形式。這種裝幀形式起于南北朝。
在早期的印刷品中,這種裝幀形式已有實物發現。實物主要有唐代的雕版印刷品《金剛經》和發現于韓國的《無垢凈光大陀羅尼經》。
 |
經折裝幀形式圖 |
經折裝幀
經折裝就是將“印頁”一張一張地裱帖成長條后,再反復印折迭,前后用厚紙作封面的一種書籍裝幀形式。這種裝幀形式多用于佛經寫印本。起源于唐代,一直流行至今。
但是這種書籍的裝幀形式至今還沒有實物發現,在敦煌發現的唐代經折裝都是寫本。
 |
旋風裝幀形式圖 |
旋風裝幀
旋風裝幀就是將“印頁”錯開一定的位置帖于紙卷上,而印頁則可以逐頁翻閱,卷起之后外觀如同卷軸的一種裝幀形式。這種裝幀形式也起源于唐代,不過至今也沒有發現這種裝幀形式的印刷品,只有這種裝幀形式的寫本發現,如唐代寫本《刊謬補缺切韻》。
在印刷歷史上,對這種裝幀形式有還有一種理解:認為旋風裝幀是由經折裝演變過來的一種裝幀形式,即旋風裝是經折裝書頁首尾相聯的結果。
[上一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