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土如金的民族——毛南族
毛南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現有71968人,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的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其余散居在南丹縣、都安瑤族自治縣及河池地區其他縣里。
毛南族地區緊靠云貴高原東麓,溶巖遍布,青山連綿。中部是茅南山,東北部是九萬大山,西北部是鳳凰山,西南部是大石山區,林木蒼翠,屬亞熱帶氣候,適合農耕畜牧。
 |
毛南族女服 |
毛南族以農業為主,以飼養業和副業為輔,主要種植雜糧、少數地區種植水稻。
毛南族自稱“阿南”,意為“當地人”,說明他們是該地區的土著居民。唐代以前的“僚”,宋、元、明時代的“伶”,與毛南人的先祖有淵源關系。史籍中曾先后出現過“茅灘”、“茆灘”、“茅難”、“冒南”、“毛難”、“毛南”等名稱。
毛南族有自己的民族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水語支。沒有民族文字,曾用漢字音義拼記過毛南語的民歌等,稱“土俗字”。毛南人多通壯語及漢語,現通用漢文。
在中國近代史上,毛南族人民曾積極支持和參加過太平天國起義,進行過武裝抗清斗爭,他們組織“會黨”隊伍,與清軍及地主“團練”周旋20多年。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南人民熱烈擁護紅軍,踴躍參加抗日,在中共領導下積極開展游擊戰,打擊國民黨反動派,為新中國的誕生做出了貢獻。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