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帽”與“蓋頭”
東鄉族早期主要從事以養羊為主的畜牧業,穿用羊毛紡線織成的褐衫和用羊皮制作的皮袍。到了近現代,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服裝原料和款式也逐漸發生了變化,布料大為增加。婦女多穿圓領、大襟、寬袖衣和長褲、套褲,盛裝之時則多著繡花衣、繡花裙和繡花鞋,頭戴包頭。男子穿寬大長袍,束腰帶,也有穿對襟無鈕長衫“仲白”的。
 |
東鄉族女帽 |
18世紀以后,伊斯蘭教逐漸成為東鄉族的全民信仰。由于宗教信仰的統一和長期與回、漢等民族的交往與雜居,東鄉族的服飾又產生了較大變化,逐漸與當地的回族服飾接近。其特點主要表現在頭飾上。男子一般戴被稱為“號帽”的白色或黑色的無檐小帽,婦女則多戴“蓋頭”。蓋頭是用紗、綢或絨布縫制而成的類似披風帽似的頭巾,一般長至腰際,戴上以后頭部及脖頸均被遮住,只露出面孔。其顏色依年齡而不同,少女及新婚少婦戴綠色的,中年婦女戴黑色的,老年婦女戴白色的。
現在,東鄉族的服飾簡潔而樸素。婦女多頭戴蓋頭,上穿寬身、大襟、右衽及膝衣,外套長坎肩。男子頭戴號帽,上穿對襟白布衫,外套短小的坎肩。腰間喜扎三角形繡花巾。節日、喜慶之時,仍有著長衫者。
東鄉族服飾的演進變化,反映了其社會經濟、文化和宗教信仰的變遷。
[上一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