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長安——里坊中正
前述隋大興城是唐長安城發展的基礎,唐代雖基本沿用了隋的城市布局,但主要宮殿向東北移至大明宮。因此朝臣、權貴Z都集中到東城,使城市重心偏于一邊,這是它的特點。
長安城的市集中于東西兩市,西市有許多外國“胡商”和各種行店,是國際貿易的集中點。東市則有120行商店和作坊。
長安城采用嚴格的里坊制,全城劃分為108個坊,里坊大小不一:小坊約1里見方,和傳統尺度相似;大坊則成倍于小坊。坊的四周筑高厚的坊墻,有的坊設2門,有的設4門。坊內有寬約15米的東西橫街或十字街,再以十字小巷將全坊分成16個地塊,由此通向各戶,坊里有嚴格的管理制度。
長安城的規劃繼承了古代城市規劃的傳統,平面布局方正規則,每面開三門,皇城左右有祖廟及社稷,與《周禮考工記》中的布局接近。
城市布局上“宮殿與民居不相參”的意圖十分明顯,采用嚴格的里坊制,這些都與當時統治階級對人民的嚴格管制與防范有關。
唐長安歷經幾次大規模的修建,人口逐漸增加,總人口近百萬,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長安的規劃也對其他都城規劃產生了重要影響,如日本的平城京、平安京等。
[上一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