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統一后的城市建設
 |
隋唐洛陽城平面想象圖 |
隋朝(581~618)統一中國,結束了長期戰亂和南北分裂的局面,為封建社會經濟、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條件。但由于隋煬帝的驕奢淫逸、窮兵黷武,隋朝很快就滅亡了。建筑上主要是興建都城——大興城和東都洛陽城,以及大規模的宮殿和苑囿,并開鑿南北大運河、修長城等。大興城是隋文帝時所建,洛陽城是隋煬帝時所建,這兩座城均被唐朝所繼承,進一步充實發展為東西二京,也是我國古代宏偉、嚴整的方格網道路系統城市規劃的范例。其中大興城又是我國古代規模最大的城市。
 |
趙州橋 |
隋代留下的建筑物有著名的河北趙縣安濟橋(又稱趙州橋)。它是世界最早出現的敞肩拱橋(或稱空腹拱橋),大拱由28道石券并列而成,跨度達37米。這種空腹拱橋不僅可減輕橋的自重,而且能減少山洪對橋身的沖擊力,在技術上、在造型上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是我國古代建筑的瑰寶。負責建造此橋的匠人是李春。除石橋外,還有大業七年所建的山東歷城神通寺四門塔。
近年在陜西麟游縣發掘的仁壽宮是隋文帝命宇文愷等人修建的一座離宮,唐太宗時改建為九成宮。此宮位于海拔1100米的山谷中,四面青山環繞,綠水穿流,風景極佳,夏季涼爽,是隋文帝、唐太宗等喜愛的避暑勝地。建筑物依山傍水,錯落有致、純屬山地園林格局,表現出園林建筑特有的風貌。
[上一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