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瓦·阿爾托
(Alvar Aalto, 1898~1976,全名為Hugo Alvar Herik
Aalto)
 |
伊馬特拉市教堂 |
芬蘭現代建筑師,人情化建筑理論的倡導者。1898年2月3日生于庫奧爾塔內,1921年畢業于赫爾辛基工業?茖W校建筑學專業。1923年起,先后在芬蘭的于韋斯屈萊市和土爾庫市開設建筑事務所。1928年參加國際現代建筑協會。1929年,按照新興的功能主義建筑思想同他人合作設計了為紀念土爾庫建城 700周年而舉辦的展覽會的建筑。他拋棄傳統風格的一切裝飾,使現代主義建筑首次出現在芬蘭,推動了芬蘭現代建筑的發展。
 |
奧爾夫斯貝格文化中心 |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頭10年,阿爾托主要從事祖國的恢復和建設工作,為拉普蘭省省會制訂區域規劃(1950~1957)。阿爾托于1940年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客座教授,1947年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名譽美術博士學位,1955年當選芬蘭科學院院士。1957年獲英國皇家建筑師學會金質獎章,1963年獲美國建筑師學會金質獎章。1976年5月11日逝于赫爾辛基。
 |
歐塔尼米技術學院禮堂 |
阿爾托主要的創作思想是探索民族化和人情化的現代建筑道路。他認為工業化和標準化必須為人的生活服務,適應人的精神要求。他說:“標準化并不意味著所有的房屋都一模一樣,而主要是作為一種生產靈活體系的手段,以適應各種家庭對不同房屋的需求,適應不同地形、不同朝向、不同景色等等!彼O計的建筑平面靈活,使用方便,結構構件巧妙地化為精致的裝飾,建筑造型嫻雅,空間處理自由活潑且有動勢,使人感到空間不僅是簡單地流通,而且在不斷延伸、增長和變化。阿爾托熱愛自然,他設計的建筑總是盡量利用自然地形,融合優美景色,風格純樸。 芬蘭地處北歐,盛產木材,銅產量居歐洲首位。阿爾托設計的建筑的外部飾面和室內裝飾反映木材特征;銅則用于點綴,表現精致的細部。建筑物的造型沉著穩重,結構常采用較厚的磚墻,門窗設置得宜。他的作品不浮夸,不豪華,也不追隨歐美時尚,創造出獨特的民族風格,有鮮明的個性。
阿爾托的創作范圍廣泛,從區域規劃、城市規劃到市政中心設計,從民用建筑到工業建筑,從室內裝修到家具和燈具以及日用工藝品的設計,無所不包。根據阿爾托建筑思想發展和作品的特點,他的創作歷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白色時期:1923~1944年,作品外形簡潔,多呈白色,有時在陽臺欄板上涂有強烈色彩;建筑外部有時利用當地特產的木材飾面,內部采用自由形式。代表作為維堡圖書館 (1927~1935)和帕伊米奧結核病療養院(1929~1933)。
 |
帕伊米奧結核病療養院(1929~1933) |
|
 |
珊納特賽羅市政中心(1950~1952) |
紅色時期:1945~1953年,創作已臻于成熟。這時期他喜用自然材料與精致的人工構件相對比。建筑外部常用紅磚砌筑,造型富于變化。他還善于利用地形和原有的植物。室內設計強調光影效果,講求抽象視感。代表作為芬蘭珊納特賽羅市政中心(1950~1952)
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宿舍──貝克大樓(1946~1949)。
第二白色時期:1953~1976年,這時期建筑再次回到白色的純潔境界。 作品空間變化豐富, 發展了連續空間的概念, 外形構圖重視物質功能因素,也重視藝術效果。代表作為芬蘭珊納約基市政府中心(1950~1952年建)、伊馬特拉市教堂、卡雷住宅、奧爾夫斯貝格文化中心(1958~1962年建)、歐塔尼米技術學院禮堂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貝克大樓(1946~1949年建,A.阿爾托設計)、赫爾辛基芬蘭地亞會議廳(1962~1975年建,A.阿爾托設計)伊馬特拉附近的伏克塞涅斯卡教堂(1956~1958)、聯邦德國沃耳夫斯堡的沃爾斯瓦根文化中心(1958~1962)和不來梅市的高層公寓大樓(1958~1962)等。
[上一頁][下一頁] |